国家预算过量,金钱贬值。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1052年,也就是嘉祐四年,改以大钱一当小钱二(也就是现在的二进制),称为当二钱、折二钱,小钱也称小平钱。
随着经济发达之后,物价也有所上涨,再加上人们的收入增多,每天出门的时候,大家都会觉得有些不方便。比如说,我们现在要是每天兜里都揣着无数个1元硬币,哪怕是上街去给手机充值100元,也得拿着100个1元硬币,这得多麻烦?宋朝人当时也经历过这样的麻烦,所以纸币就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应运而生。
中国古代史中最早的纸币叫做交子,诞生于北宋,最早发明这种纸币的自然是和金钱打交道最多的商人。在北宋初期,很多商人每天都要进行一些数量或多或少的贸易往来,可是他们并不敢将这样一大笔货币全都带在身上,一个是不太方便,另一个也是因为怕被抢走,或者是丢了,这样都得不偿失。要不怎么说商人聪明呢,他们想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,他们找到自己留宿的客栈,将身上的钱财寄存在掌柜的“保险柜”之中,掌柜的就需要写下一张凭证,比如说×××于×年×月×日×时在××客栈存留×××两银子,预计在×天之后取回,就如同银行的存折一样。当然,掌柜的也是个商人,他们不可能平白无故地承担起这样的责任,所以在取回钱财之后,商人还要给掌柜的存款的百分之多少作为报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