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广州到北京颁布的报律、印刷律内容大同小异,无非都是压制言论自由。!白\马!书.院* ~勉_沸¢悦¨黩¢5月30日,广东南海县令颁布自订的八条报律。6月3日,以茶会形式召集广州各报负责人,要求遵行。7月,清廷颁布商部、巡警部、学部联合制定的《大清印刷物专律》,共6章41条,其中规定地方官员有权查封有关印刷品,逮捕有关人犯,包括“作毁谤之人”、“印刷毁谤之人”、“谤件出版所之主人”、“谤件出版所之经理人、发卖人、分送人”,都要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,或10年以下监禁。《申报》为此发表大量评论,予以批评。10月16日,京师巡警总厅奉巡警部命令订立《报章应守规则》9条,包括“不得诋毁宫廷”、“不得妄议朝政”、“不得妨害治安”等等,要求京津各报一律遵行。
[记事]
春天,因香港各报批评广东官绅勾结把持粤汉铁路,逮捕股东黎国廉,两广总督岑春煊下令禁止《中国日报》、《世界公益报》、《维新日报》、《日日新报》等港报在内地发行。/比·奇-中/文`王? *庚?新¨蕞*全¢
4月14日,广州《时事画报》因发表一则《官场之美人局》新闻,南海县令传潘达微问话,指为“不实”,罚款百元。
4月18日,广东《亚洲日报》揭露官绅勾结把持粤汉路局种种阴谋,触怒粤督,被南海县查封,发行人陈听香被看管,主笔苏慎之被拘留,《亚洲日报》当天发布传单对报馆被封表示抗议。
5月3日,广州《珠江镜》报因揭发官绅勾结把持粤汉路局黑幕,遭地方当局压制,被迫停刊,转往香港继续出版。
7月9日,广东当局禁止香港《中国日报》、《世界公益报》、《珠江镜》报等7家报纸在广州发行。
7月15日,广州《亚东报》因揭发官绅勾结把持粤汉路局而被南海县令查封。
上海中国公学学生创办的《竞业旬报》
8月11日,南海县令传广州《二十世纪报》负责人问话,指责该报干涉时政。
8月16日,香港《东方报》因刊载批评广东当局把持粤汉铁路权的论说,岑春煊下令广东巡警局禁止其在广东发行。
10月28日,上海中国公学学生组成的竞业学会创办《竞业旬报》,胡适等先后担任编辑,以浅近的语体文写作,“以新思想灌输于未受教育的民众”。′2*c′y/x~s\w/.?o`r*g_这是少年胡适第一次亲尝办刊的滋味,也成为他十年后倡导白话文的滥觞。
11月1日,卢谔生等在广州创办以“唤醒国民精神,而发起其爱国思想”为宗旨的《国民报》,因言论激烈受到当局注意,不久被迫离开广州。
11月15日,御史赵炳麟具折称:“开通风气,以报章之力居多。现在朝廷已颁布立宪之诏,尤以拓张民智为不可缓之图。”要求朝廷令各省办官报,“并由政治馆颁行政务官报”。
11月23日,汉口《江报》被封,经理李伯敬被捕。
12月7日,两广总督周馥因为香港各报鼓吹革命,严禁在广东发行。
同盟会员马君武在广西桂林创办《漓江潮》,只出了两期就遭查封。
1907年:秋瑾遇害之后
《万国公报》和《新民丛报》的停刊,是1907年悄然发生的几件富有象征意味的事,代表着时代方向的转换。《万国公报》完成了它在中国的历史使命,梁启超在言论界独领风骚的时代也走到了终点。于右任,一个“不名一文的穷书生”首次登上了百年言论史的大舞台。他和杨笃生等创办的《神州日报》,希图“鼓吹文明,于神州前途(有)所裨补”。此时离“苏报案”虽已四年,依然是政象黑暗,民气消沉,谁为神州鼓与呼?于右任当仁不让,在黑暗之中举起了他生命中的第一个“火炬”。《神州日报》不奉朝廷正朔,而以公元和干支纪年。虽然它接受《苏报》、《国民日日报》的前车之鉴,“一方面要伸张正义,激发潜伏的民族意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