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晋阳出发的高欢是踌躇满志,比任何时候都要充满必胜的信心,因为他实在找不到失败的理由了。*卡,卡-暁!税,徃_ ,唔/错?内¢容`
他的后方已经安然无忧,柔然和奚族这些野蛮人他已经筑城安妥——去年他自己亲临北边筑城,完成了营垒部属。而南方的梁武帝也只保持着老而不死的状态,早已和他握手言和。
而更重要的是他的死对头,宇文泰在三年前损兵折将——鲜卑精锐早折损过半,队伍混充的都是那些弱不禁风的汉人。或许此时的高欢都有点可怜起他的对手来——竟然会堕落到招募汉人的地步。这些新招募的汉人,能抵挡住自己的鲜卑铁流吗?
的确自己曾在关中多次马失前蹄,吃过一些苦头。但第一回错在窦泰过于骄纵,结果咎由自取;第二回错在将士过于大意,才造成沙苑之败;第三回,由于老天阻扰,下了大雪,结果无功而返。而这样的错误自己还会再犯吗,宇文泰还能使出他的奸计吗?
但踌躇满志的高欢,绝对料想不到:此趟远征,别说关中之地,便连玉壁这座小城他也难以越雷池一步。·删!八/墈_书!徃. -已*发~布-蕞/薪\章·洁¢他的二十万鲜卑甲士竟会在玉壁城下折戟沉沙,伤亡惨重;而他自己也由此气衰身竭,最终遗恨子孙。而那看似弹丸之地的玉壁城却在千载之后依然坚实地耸立,凭后人瞻仰,无情嘲弄着他的失败。
这回的失败当然不是高欢的大意引起,上次他在玉壁城下铩羽而归,此回当然会更加周密部署;或许也不能怪高欢的无能,他在战场也多有以少胜多的战绩。唯一的能怪的只是他的运气太差了,因为他碰到了中国防守能力最强的将军之一——韦孝宽。
章节目录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——后三国风云 166
玉璧之战——高欢的挽歌
韦孝宽是关中大族,父、祖一辈都当过郡守一级的官员。在北魏动荡的年代,韦孝宽也不甘于寂寞,四处奔走,结果最大的收获得到了杨侃的赏识:把女儿嫁给了他。¢0`0?暁\税\惘, ¢埂?辛~醉¨全?在北魏东西两分之后,屁股决定脑袋,身在关中的韦孝宽当仁不让地加入了西魏阵营。东西魏几乎所有的重要战争他都跟着掺和过了,可惜在这个鲜卑人为主的舞台上,他并没有得到独当一面的机会。快到不惑之年的他依然默默无闻,而当年和他共为州内郡守、两人合称“连璧”的独孤信早已青云直上,几乎能与宇文泰平起平坐,而他只是小小的一州刺史。
之所以如此,第一是由于韦孝宽的出身限制。他是关中大族,在以武川军人为主的西魏政权里只能算是边缘人,能混到刺史一职仕途也算是顶天了。第二,韦孝宽不是那种猛冲猛打、叱咤风云的类型,他的优势在于他的计谋和智慧——说难听一点,便是非常擅用阴谋诡计。所以在这个东西魏的修罗场上,他并没有武川军人那么耀眼。而尽管如此,他还是做到了晋州刺史,最后移镇玉壁,成为并州刺史——而这并非是宇文泰的慧眼识珠,却是前任赌徒刺史王思政的极力举荐。
尽管韦孝宽有着那种山崩于前也不为所动的镇定,但面对高欢的来犯,他的确还要心惊胆战一番:他手中守城的将士撑死不到一万,而他的对手高欢却有二十万能征善战的鲜卑甲士,扎营数十里,在他面前跟水果摊一样地摆开了,将整个玉壁团团围住,一副势在必得的架势。他的前任王思政不是打得高欢空手而归了,难道他就这么无能,不能再创奇迹嘛?时过境迁,韦孝宽面临的困难要比王思政大的多。
王思政守城时是天时(天下大雪)、人和(宇文泰率军来救)、地利(地势险峻)全部具备,可韦孝宽只剩下了一样——地利。因为此回的高欢选择了秋高气爽的九月,而这样的时刻老天爷是不大会下场大雪来帮忙的;而此回,高欢本身就是来引诱宇文泰全军出动,以期一举扑灭的,所以宇文泰没有中计——他手下的将士全是新近招募的,还不适合上战场。宇文泰一龟缩,韦孝宽便陷入了自生自灭的绝境,他便是要依仗一座孤城和高欢搏斗。
上次在玉壁城下吃过亏后,此回的高欢当然更加小心翼翼。他的本意是围城打援——围住玉壁,引诱宇文泰来攻